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傳染病,,給世界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由于病毒的致病機制不清楚,,而且缺乏安全,、高效的疫苗和特效藥物,非洲豬瘟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哈獸研相關(guān)團隊在前期鑒定好的兩個與非洲豬瘟病毒致病力密切相關(guān)的基因MGF505-7R(PLoS Pathog,,2021)和H240R(J Virol,2023)基礎(chǔ)上,,本研究以非洲豬瘟病毒HLJ/18為親本株,,同時敲除H240R和MGF505-7R基因,獲得一個雙基因缺失毒株(ASFV-ΔH240R-Δ7R),。
用該毒株以103 HAD50和105 HAD50每頭份劑量一次肌肉注射接種,,接種后豬群狀態(tài)良好,體溫正常,,不排毒,,未見明顯不良臨床癥狀;接種豬可檢測到特異性非洲豬瘟病毒抗體,,而同居豬為陰性,。實驗豬觀察28天后,以肌肉注射方式進行強毒攻擊,,每頭102.5 HAD50,,攻毒后連續(xù)觀察21天。結(jié)果表明,,兩種劑量接種組豬均存活,,存活保護力為100%,。低劑量接種組(103 HAD50)攻毒后個別豬有輕微且短暫的臨床癥狀和病毒血癥,未發(fā)現(xiàn)明顯組織病變,;高劑量接種組(105 HAD50)攻毒后無臨床癥狀,、病毒血癥和病理變化(圖1)。而同居豬在攻毒后出現(xiàn)典型的非洲豬瘟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攻毒后10至12天全部死亡,。該研究為非洲豬瘟病毒致病機制探索和疫苗的研發(fā)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jù)。
該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非洲豬瘟專項項目(31941002),、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21YFD1800100)和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創(chuàng)新團隊基金資助下完成,。哈獸研基礎(chǔ)免疫團隊李江南副研究員和博士研究生宋潔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翁長江研究員,、黃麗研究員和步志高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圖1 雙基因敲除毒株免疫豬對強毒株的攻擊具有完全的保護作用
原文(標題)及鏈接:
“Development of a new effectiv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vaccine candidate by deletion of the H240R and MGF505-7R genes results in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the Eurasia strain”,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jvi.00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