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胃腸炎是胃腸壁表層黏膜和深層組織的重劇性炎癥過程,。特征是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和不同程度的自體中毒,。該病是一種羊的常見多發(fā)病,,嚴重影響?zhàn)B羊業(yè)的發(fā)展?,F(xiàn)就該病的診斷與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廣大養(yǎng)殖者參考,。
1 病因
原發(fā)性胃腸炎的病因很多,,主要是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或異地流動羊群飼養(yǎng)環(huán)境突然改變,造成胃腸菌群紊亂,,機體自我調節(jié)能力下降等因素所造成,。羊的飼料品質不良, 如在放牧中采食了大量的冰凍草,,誤食了發(fā)霉變質的干草,、青貯、玉米、豆餅和精飼料等,;誤食了有毒植物,、經化學藥品或農藥處理過的種子;飼草料中混有刺激性的化肥,,如過磷酸鈣和硝銨等,,或飲用了不清潔的水;服用過量的蓖麻油,、蘆薈和芒硝等,;圈舍潮濕、不衛(wèi)生,,冬春季節(jié)羊體瘦弱,,營養(yǎng)不良;投服驅蟲藥劑量偏大,,導致胃腸炎發(fā)生,。另外,長途運輸使羊體抵抗力降低,,胃腸機能減弱,或使用廣譜抗菌素不當,,亦能引起胃腸炎,。 繼發(fā)性胃腸炎可繼發(fā)于其他前胃疾病、寄生蟲病或某些傳染病,,如羊副結核,、巴氏桿菌病、羊快疫,、腸毒血癥,、炭疽和羔羊大腸桿菌病等。
2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病羊以消化機能失調,、體溫升高,、腹痛、腹瀉,、脫水和酸中毒為主要特征,。 急性胃腸炎病羊不愿行走,半閉眼,、多躺臥,,頭彎向一側,對周圍事物無反應,。食欲廢絕,,反芻停止,口腔干燥發(fā)臭,,舌苔黃白,,腹痛不安,。 腸音初期增強,以后減弱或消失,。 不斷排稀糞便或水樣糞便,,有腥臭或惡臭味,糞中帶黏液,、膿液和血液,,但糞量不多,有里急后重現(xiàn)象,。 腹瀉導致脫水,,嚴重脫水時尿少色濃,眼球下陷,,迅速消瘦,,腹圍緊縮。病羊虛脫時不能站立,,呈衰竭狀態(tài),。隨著病情發(fā)展,體溫高,、脈搏細數(shù),,鼻梁、耳根,、角根和四肢冰涼,,昏睡。嚴重失水和中毒者昏迷死亡,。 慢性胃腸炎病程長,,病勢緩慢,主要癥狀和急性病例相同,。腸內容物?;煊醒海瑦撼綦y聞,,黏膜有出血點或溢血斑,。壞死的腸黏膜表面形成霜樣或麩皮狀覆蓋物。黏膜下水腫,,白細胞性浸潤,,壞死組織剝落后可見到爛斑和潰瘍。病程時間過長,,腸壁或可增厚,、發(fā)硬。
3 診斷與防治
根據(jù)臨床癥狀及食欲紊亂、腹瀉,,以及糞便中含有病理性產物等特征,,可以作出正確的診斷。如口臭明顯,,食欲廢絕,,主要病變可能在胃;如黃染及腹痛明顯,,初期便秘并伴有輕度腹痛,,腹瀉較遲,主要病變可能在小腸,;如脫水迅速,,腹瀉較早,有先急后重癥狀,,主要病變在大腸,。
(1)預防。完善飼養(yǎng)管理制度,,注意飼料質量和飼養(yǎng)方法,,飼料變換要逐漸過渡;加強飼養(yǎng)員的業(yè)務培訓,,提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飼喂要定時定量,勤添少量,,先干后濕,先粗后精,;注意飼料保管和調配工作,,杜絕用發(fā)霉變質飼料喂羊;飲水要清潔衛(wèi)生,,平時要保證飲水的質量和數(shù)量,,炎夏要防止暴飲,嚴寒季節(jié)要溫水飲羊,;注意觀察羊只,,發(fā)現(xiàn)采食、飲水及排糞異常時應及時治療,,加強護理,。
(2)治療。嚴重腹瀉的病羊可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成年羊肌注10%磺胺嘧啶注射液20~30mL(羔羊10~15mL),,2次/天;腹痛時肌注10%安乃近4~6mL,灌服鞣酸蛋白或次硝酸鉍2~5g,。為了防止胃腸內容物腐敗,,內服0.1%高錳酸鉀250~500mL,1~2次/天,;或灌服淀粉漿,,內加磺胺脒和碳酸氫鈉各2~3g。病羊嚴重脫水時需補液,、強心和解毒治療,,用5%葡萄糖溶液250~500mL+10%樟腦磺酸鈉4mL+維生素C100mg,復方氯化鈉溶液+5%碳酸氫鈉 60~100mL 靜脈注射,,1~2 次/天,。 白頭翁24g,陳皮,、內金各18g,,茯苓、澤瀉,、山楂各12g,,黃芩、大黃,、山梔各6g,,黃連、木香各 4g,,煎水灌服,。防風、白術各 25g,,葛根,、地榆、槐花各20g,,干姜15g,,煎水灌服。白頭翁,、銀花,、連翹、陳皮各15g,,葛根12g,,黃芩、赤芍,、黃柏各9g,,黃連,、丹皮各6g,煎水灌服,。
((陳紅兵,、劉雪強 山西省沁水縣鄭莊畜牧獸醫(yī)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