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血病是泌乳奶牛常見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的一種嚴重的營養(yǎng)代謝病,。該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和酮乳,,出現(xiàn)低血糖,、消化機能紊亂、產乳量下降等癥狀,,間有神經癥狀,。奶牛產犢后10~60天多發(fā),飼養(yǎng)管理良好的高產奶牛,而且以3~6胎次的高產母牛發(fā)病率較高,。大多出現(xiàn)于泌乳開始增加的第3周內,,2個月后發(fā)病極少。
1 臨床癥狀
輕型經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僅產奶量下降,、食欲輕度減少和進行性消瘦,極度消瘦時產奶量明顯下降,,病程可持續(xù)1~2個月,。酮病一般分為消化型、神經型和癱瘓型(麻痹型)3型,。其中以消化型多見,,發(fā)生率較高;輕型經過只需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調整飼料(減少蛋白質飼料),,配合治療,預后良好,;若病情延誤,,繼發(fā)腸炎,導致機體脫水,、嚴重酸中毒,,則預后不良。
(1)消化型,。病牛體溫正?;蚵缘停粑鼫\表(酸中毒),,心音亢進,,呼出的氣體、尿液和乳中有刺鼻的酮臭味,,精神沉郁,,迅速明顯消瘦,步態(tài)蹣跚無力,,泌乳急劇下降,。初期吃些干草或青草,最后拒食,,反芻停止,,前胃弛緩,初便秘,,后多數(shù)排出惡臭的稀糞,。肝臟叩診濁音界擴大,,可超過第13肋骨,并且疼痛敏感,。
(2)神經型,。除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型主要癥狀外,還有興奮不安,、吼叫,、空嚼和頻繁地轉動舌頭、無目的轉圈和異常步態(tài),、頭頂墻或食槽及柱子等癥狀,,部分牛的視力喪失,感覺過敏,,軀體肌肉和眼球震顫,,有的興奮和沉郁交替發(fā)作。
(3)癱瘓型(麻痹型),。許多癥候與生產性癱瘓相似,,還出現(xiàn)以上酮病的一些主要癥狀,如食欲減退或拒食,,前胃弛緩等消化型癥候以及對刺激過敏,、肌肉震顫、痙攣,、泌乳量急驟下降等,如與生產性癱瘓同時發(fā)生,,用鈣劑療效不好,。
2 診斷方法
亞硝基鐵氰化鈉顯色法是一種臨床快速檢測方法。酮體快速檢測粉由亞硝基鐵氰化鈉,、無水碳酸鈉(Na2CO3),、硫酸銨(NH4)2SO4三種成分構成,按照質量比1∶20∶20比例均勻混合成粉狀混合物,。
(1)使用方法,。取酮體粉1小匙(約0.2g)放入帶凹白色磁板中,加新鮮尿液或者奶液3~4滴,,以浸濕粉末為適度,,2~5分鐘后觀察顏色變化。
(2)判斷結果,。根據(jù)反應后顏色變化與否做出判斷,。顏色不變?yōu)殛幮裕实仙珵槿蹶栃?,如果迅速變成深紫色為強陽性?br>
(3)方法原理,。酮體在堿性溶液中與亞硝基鐵氰化鈉作用可產生紫紅色的亞鐵五氰化鐵,這種產物在(NH4)2SO4溶液內不但不褪色,反而顏色會加深,。該病大多發(fā)生在奶牛產后大量泌乳期,,癥見奶牛消瘦、產奶量顯著減少,、缺乏食欲,、前胃弛緩及神經癥狀,肝叩診區(qū)擴大,,配合尿,、乳及呼出的氣體有酮臭味即可作出診斷。應與生產性癱瘓,、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腹膜炎、心包炎,、消化不良,、子宮炎及皺胃變位等病進行鑒別。
3 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為補糖抗酮,。對癥治療用50%葡萄糖500~1000mL靜注,,每天3~4次,最好是長時間靜輸,;丙酸鈉110~225g分2次加水內服,,丙二醇或甘油225g加水投服,每日2次,,連服2天后藥量酌減,。激素療法用糖皮質類激素,如醋酸考的松,、氫化考的松,、強的松龍、氟美松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均有良好效果,。靜注葡萄糖的同時,,適當用小劑量胰島素可促進糖的利用。緩解酸中毒可用5%的碳酸氫鈉靜脈注射,,最好結合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使用,。乳酸鈉也是糾正酸中毒的藥物。有神經癥狀的適當使用鎮(zhèn)靜劑,,如安溴,、輔酶A或半胱氨酸、葡萄糖酸鈣,、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
4 預防措施
懷孕母牛不宜過肥,尤其對干奶期多胎次的牛應酌情減少飼喂精料,。產前要調整好消化機能,,如產前3~4周逐漸添加精料以便使母牛產犢后能很好地適應產奶量,但是精料中蛋白質不宜過高,,一般不得超過16%,。不飼喂發(fā)霉、變質及劣質的干草和品質不良的青貯飼料,,不要突然改變飼料,,飼料中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房茂民 省雞西巿家畜繁育改良指導站,;陳艷茹 雞西巿畜牧獸醫(yī)站)